学习道医技术后,在实践中该有什么心态和身份?

时间:2024-02-09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107

很多师兄从天师府道医研究院学习过道医技术后,在实践初期,心态上会有很大的波动。有跃跃欲试的,有暗自忐忑的,会为取得的正向疗效而雀跃,也会因为一时半会没感觉陷入自我怀疑。这种不同的心态,因其不同的实践主体和对象而表现的千差万别,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,即健康和非健康诊疗心态。

图片

一、健康的诊疗心态

1.心神至通。健康的诊疗心态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心神至通,为达到满意的效果而有意与患者思想保持一致、心灵互相沟通、相互信任,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。进入这种思想境界需要我们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,要热情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。如医圣孙思邈说: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蚩,怨亲善友,华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。”通过自己的语言、文字、表情、姿势、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,对患者进行启发、劝告、暗示,改善患者的情绪,增强其意志和自控能力,从而达到消除痛苦,恢复健康的目的。

2.紧张应激。健康诊疗心态的表现之二是临阵不慌,在特殊的突发的诊疗中,因迫切希望救治患者而形成的紧张心理,激发身体各部分的潜在能力,互相配合,使整体各方面调控达到最佳状态。在反馈中,有不少师兄面对紧急情况,短时间内能够进行精准的辩证,综合运用道医技法,对治疗周期和病情发展也有一定的把握,这不仅是实践经验极其丰富的表现,也体现了施术者自身的素质,大大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,有时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。

图片

二、非健康的诊疗心态

非健康的诊疗心态形成因素非常复杂,或其因初出茅庐,自信心不强;或该症状所知非深,知之太少,诊病能力不强;或源于自身的状态不佳,身体疲惫.....非健康的诊疗心态的特征是,心无定态,因人因病而失去自我,变化不定。其主要表现有三种;

1.不以为然。对于病情轻的常见病、多发病不够重视,由于对其出现的症状司空见惯,往往会满不在乎,不在意其病情变化,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常规处理。或者认为祝由、道医技术是万能的,不管轻重缓急,都先自己进行调理,盲目托大。这种对病不重视的麻痹心理,会延误诊治,是一大弊病。我们建议,最好把四象脉诊应用在调理前,有了综合判断再进行下一步,一些疑难、复杂、紧急情况推荐先就医,再辅助。

2.瞻前顾后。在医疗实践当中都应怀有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的态度。没有一个简单的患者,每个患者都有其特殊性。对于每位患者的诊断治疗都应该非常认真、仔细,但并不代表着在调理过程中举棋不定,犹疑不决,或因为疗效未达预期就进行自我怀疑,瞻前顾后。每个人使用祝由的效果不同,但只要严守盟约禁忌,祝由医学都会有效果,只是起效的快慢不同。有时转变方向,调整治疗思路,又变成柳暗花明。

3.唯结果论。调理效果的好坏,其实是双方配合的结果,有时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,有时可能只是简单的禁咒术、一杯法水就解决问题了,期盼调理有好的结果,但不能以结果论英雄。须知有些病简单,但你不一定治得了,有些病难,但你不一定治不了,所以治病在手段上要尽力,对结果要随缘。医有人力,我们承认这份参与,但不能这病就是我治的,这么说,就等于贪天之功。不然治好了居功,治不好惭愧,早晚自己坐病。

图片

三、我们该有的三种身份

1.实践者

祝由医学是一门重视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,所以要多实战、多总结、多分享,熟练的掌握仪程及法本内容,方可越用越灵。道医的技法每天都要用,每天都要实践,不论是脉诊,还是其他道医技法,不论是单一调理还是组合应用。更要要重视自身锻炼,内修五行之“炁”,改善身体状态,不断加强与神明的相应,增强提高对祖师能量之气“炁”的感应和调用能力。

2.教育者

每一个患者的调理过程中,不能只使用了方药和技法,还应该做好健康教育,进行健康养生常识和知识的普及。你接触了一位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,除了进行正常的调理外,还应该跟他讲清楚:“他不能吸烟,吸烟以后可以心肌梗死再发,而且更容易形成血栓”。你接触一个肥胖的青少年,天天喝含糖高的饮料。你有责任和他父母及本人谈:“孩子应该控制体重,如果不控制体重,孩子长大以后,不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,患癌症的危险因素也增加”。

3.探索者

时至今日,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大量的未知数,尤其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疫病,大家更体验到了掌握一门医学技术和了解一些养生基础的益处。学医之人必须广泛涉猎各种医学知识源,不能光凭道听途说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医学的精髓,只有真正深入探索和实践,才能真正掌握医学的本质和应用。学医、行医是一门无止境的学科,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,才能不断进步。

我们中的大多数虽然都不是医学出身,也不是从事医疗类的职业。但既然我们接到了萨祖师的传承,就应该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,摆正心态,扮演好三种身份,才会在济物利人的道路上与祖师越来越近。

文字整理/华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