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风俗有哪些?

时间:2024-02-09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106

除夕,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。“除夕”这一名称最早出自西晋周处撰著的《风土记》等史籍。除就是去除的意思,夕就是晚上,所以除夕真正过的是晚上的节日,晚上比白天热闹。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、一元复始、万象更新的节日。

每年的除夕,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仪式感和传统文化的日子。大家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同时也会遵循一些特定的风俗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,这些风俗背后的含义却并不十分清楚。

图片

一、团圆饭

除夕,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,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。人们会尽可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,共度这一特殊的时刻。这种团圆的意义不仅仅是亲情的表达和物质上的礼尚往来,更是心与心的交融。

除夕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,根据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,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。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鸡、鸭、鱼、肉四禽齐全,尤其必须有“鱼”上桌,但不能吃完,取自“年年有余”之意,图个吉利。还得有“年糕”、“发糕”等含有“糕”字的糕点,取自“节节高升”之意。

二、贴春联、门神、福字等

春联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,以其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愿望。每逢春节,家家户户都会悉心挑选一副大红春联,将其贴于门上,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。如果入户门为双开门或宽幅够宽,有些人还会贴门神于门上,趋吉避凶。

在张贴春联的同时,一些家庭还会在门上、墙壁甚至柜门上贴上各种大小的“福”字。有的人甚至会将“福”字颠倒着贴,寓意“幸福已到”或“福气已到”。这些举动旨在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,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。

三、张灯结彩

除夕挂红灯笼、红绸等红色装饰物,可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。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,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旧时的除夕,家家户户都会守岁,门口挂着红灯笼,家里燃着红烛或油灯,红红火火,全家人围坐一室,既温馨又喜庆。

四、放鞭炮

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。鞭炮又叫爆竹、爆仗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古人放鞭炮为了驱赶年兽,让阖家平安不被年兽干扰。现代很多能放鞭炮的地区,很多人都会在除夕吃完年夜饭后放鞭炮,有些人家甚至守岁到凌晨,从除夕放到初一,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。

图片

五、压岁钱

压岁钱由长辈发给晚辈,古时又称“压祟钱”,寓意压住邪祟、能保平安。传说以前有个叫“祟”的妖怪,专门喜欢在除夕摸小孩的脑门。被摸到的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,退烧后也会变得痴呆疯癫。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,整夜点灯不睡,就叫“守祟”——这也是除夕“守岁”的来历。

据说当时浙江嘉兴地区有一户人家,守岁时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,祟妖靠近时,红纸中的铜钱突然闪出道道金光,小妖受伤而逃。此事迅速传开,并为人们争相模仿,就逐渐成为现今的“压岁钱”。

六、守岁迎新

守岁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,人们在除夕守夜不眠,以示对新年的迎接。这种习俗既有对岁月更替的敬畏,也有对新年的美好期许。在守岁的过程中,人们会聚在一起,聊天、祭祖、吃年夜饭,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,这种习俗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
除夕是很多人祈福求吉的时刻,很多人都会祈求自己和家人来年的平安、健康和幸福。也有很多人会许愿国泰民安、举国吉祥这样的大愿。这些愿望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期许,更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衷心祝福。在祈福求吉的同时,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怀着美好的心愿去面对未来。

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,怀着美好的心愿,迎接新的挑战,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
文字整理/华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