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述孙思邈对医学的发展贡献——老年医学篇
孙思邈,唐京兆华原人。被后人尊称为“药王”。他医德高尚,重视养生,济世活人,是一位真正的道士,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和传颂。他在世时不仅对民众认真施医施药,使百姓得以保健防病,而且为后世留下大量医药著作。他为祖国的医学发展留下了诸多贡献,本文介绍一下孙思邈在老年医学方面的贡献。
孙思邈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,提出了许多老年医学的理论,而且他还身体力行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老寿星。在他的经典著作《千金翼方》中专门有两个章节来阐述他的老年医学的观点,分别是:“养老大例”及“养老食疗”。从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初具规模的老年医学的理论体系。而西方在13世纪才有相关著作《老年人的治疗与青年人的保护》面世,相较提前了600余年。
孙思邈对老年医学的主要贡献归纳如下:
1、明确提出老年阶段的身体特征,以及总结出养生要点。
“人年五十以上,阳气日衰,损与日至.....万事零落,心无聊赖,健忘嗔怒,性情变异”;“老人之性,必恃其老,无有藉在,率多骄恣,不循轨度,忽有所好,即须称情";“四十已上,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,衰退既至,众病蜂起”。
孙思邈在《黄帝内经》的基础上,对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做出详细而全面的观察,他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了老年期。其中要特征就是性情的变化,气血的衰变、以及逐渐体弱多病。因此,他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养生要点。
(1)饮食调养是关键。
孙思邈对食养颇有心得,在其著作《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中均列举了诸多食疗方。他强调“安身之本,比资于食”,认为合理的善事调养不仅可以强健身体,还可以防治疾病。饮食调养需顺应四时节气,随寒暑而变。他指出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;夏七十二日,省苦增辛,以养肺气;秋七十二日,省辛增酸,以养肝气;冬七十二日,省咸增苦,似养心气;季月各十余日,省甘增咸,以养肾气”。
饮食调养需清淡卫生,合理调配五味。孙思邈提出老人饮食最好是多食用一些清淡之物,“饮食当令节俭,若贪味伤多,老人肠胃皮薄,多则不消”。此外,还需五味调和,最好不要有偏嗜,否则容易导致有疾病。“酸多则伤脾,苦多期伤肺,辛多财伤肝,咸多则伤心,甘多则伤肾"。他提倡老人宜多食大小麦、粳米、牛乳等,而不宜常食生肉、生菜、蒜等。最后孙思邈还强调饮食卫生,勿食生腐之物,勿饮浊酒。孙思邈还制定了“五脏所宜食法”,这实际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营养食谱。
(2)养生还需养习性。
“夫养性者,欲所习以成性,性自为善,不习无不利也。”孙思邈在其著作中专门列出养性的章节,足见对老年养生的重要性。现代医学也研究表明,健康的精神状态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反之如果没有健康的情绪和乐观坚信的性格,也容易导致患病后不易痊愈。孙思邈提出:“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皆悉不生”;“善养性者,则治未病之病,是其义也”。
孙思邈认为只有养成良好的性情,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,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提出了精神因素致病及重视预防的理论思想。孙思邈还强调老年人应顺性情来保养身体,要做到:“心无妄念”;“莫忧思,莫大怒,莫悲愁,莫大惧,莫多言,莫大笑”。否则情绪失当容易导致荣卫失度、血气妄行,容易招惹疾病上身,他强调老年养生之道要以陶冶性情,舒缓情绪,平淡怡和为主。
(3)运动、按摩、服饵等都有助于老年养生
老年养生虽以静养为主,但他提出老年人还需适度运动来活动身体,以促进气血运行。强调;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”;“非但老人须知服食,将息节度,极须知摇动肢节,导引行气”。按摩也是老年保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,在其注重中列举出了许多按摩的方法,很多一直沿用至今。按摩也是起到疏通气血活动筋骨的作用。
此外,孙思邈是道士,所以在老年保健中也提倡服饵,“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;夏大热,则服肾沥汤三剂;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;冬服药酒两三剂,立春日则止,此法终身常服尔,则百病不生矣…庶事安稳,可以延龄矣”。用现代语言说,就是服用养生药膳。《千金要方》中列举服食方24首,《千金翼方)中记载了养性服饵方37首,以期人们交替常服,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。
(4)房中保健有节制
孙思邈强调老年人房中需节制,不可恣意更不可强忍。他提出:“年至四十,须识房中之术”;“六十者,闭精勿泄,若体力犹壮者,一月一泄,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,亦不可抑忍,久而不泄,致生痈疽"。
2、阐述老年人生病治疗需注意的事项
(1)老年病的基本病情特点:
老人性多骄恣,常易贪味致多,但老人肠胃皮薄,难以消化,故易致病,且老人肾气大衰,脏腑机能减退,各种虚损性疾病蜂涌而至。
对于治疗思路,孙思邈首先批判老人有疾不疗的偏见,而且强调:“圣人之意,本为老人设方,何则? ……至于年迈,气力稍微,非药不救”。
至于其具体治疗方法,孙思邈归纳为食疗与药疗,但以食疗为先,指出:“是故君父有疾,期先命食以疗之,食疗不愈然后命药”。即是因为老人年率体弱,还是先建议保守的饮食调养,效果不好再来用药。
(2)老年人以食疗为主
食疗之所以深受孙思邈的重视,是因为他认为“药性刚烈,犹若御兵…发用乖宜,损伤处众”,而食疗则是“食能排邪而安脏腑”故而相对温和且对身体伤害小。所以他提出:“若能用食平疴,释情遣疾者,可谓良工”。
在《食治》中详细列举了各类食疗方,如果实类29条,谷米类27条,菜蔬类58条,鸟兽类40条,共计200多则食疗方。内容丰富,且有许多沿用至今,促进了我国老年食疗领域的发展。
(3)老年人用药施治
孙思邈认为食疗、药疗缺一不可,两者相辅相成,“药食两攻,则病无逃矣。”
他从老年人生理、病理特点出发,其药疗主要以药物补益为主,认为:“人年四十以上,勿服泻药,常饵补药大佳”,而且还在《千金翼方》中将补益专列一章,其中记载了大补养方8首、五脏气虚方9首、补虚丸散方22首、补五脏方45首。这些方剂发前人所未发,对后世老年虛损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他认为给老年人施治用药原则尽量以补益为主,慎用峻猛之药。但他也指出“救疾之道,惟在于药”,并强调:“救疾之速,必凭于药”。
3、其他
孙思邈还心思细腻的关注到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,只要有益于健康长寿。他主张不管衣服质地的好坏,但要“可御寒暑”,且一定要整洁。《千金翼方》提出:“第一勤洗浣,以香沾之”、“身数浴,务令洁净”、“湿衣及汗衣,皆不可久着,令人发疮及风瘙”,如此才能“神安而道胜也”。
孙思邈还心思细腻的关注到老年人的牙齿,提出“食毕,当漱口,令人牙齿不败、口香”,又建议老年人避免啃咬坚硬之物,“致折齿破断之弊”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保持口腔的健康,不仅能有效摄取食物中的营养,还能防治一些内科疾病的发生。
孙思邈在继承了前人的医学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体会和临床实践,深刻的总结出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养生措施。首创式的将延年益寿学说和防治老年病学结合起来,其理论体系深刻全面,其养生施治原则又非常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,可以说创立了我国老年医学体系的雏形,促进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,在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文字整理/华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