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食物的归经
中医常讲“药食同源”,俗语也说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食疗方式在中国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食疗是以食为药,通过科学合理调配食物来实现疗愈养生的目的。食疗配方,除了需要分辨食物所属的四性五味,还可以结合食物的归经,来综合实现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的目标。
一、何为归经
“归”有归属之意,指食物或药物作用的归属;“经”是脏腑经络的概称。“归经”,表示某种食物对人体某些脏腑、经络、部位等有突出的作用,不同的食物,分别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产生不同的滋养或者疗效。“归经”是食物的内在规律,也是古人对食物选择性作用的认识。
食物归经分类,中医依据食物的五色、五味、五气这些自然属性来确定。
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草生五色,五色之变,不可胜视;草生五味,五味之美,不可胜极……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”。从中可以知道,菜蔬食物,有五色五味,天给人们供给五气,由鼻吸入,大地供给人们五味,由口入。
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又云:“色味当五脏,白当肺、辛,赤当心、苦,青当肝、酸,黄当脾、甘,黑当肾、咸。故白当皮,赤当脉,青当筋,黄当肉,黑当骨。”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“五味所入: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咸入肾,甘入脾,谓五入。”结合五行论,各种关联相合大致可以简化为以下表格:
当然,此表格还可以补充四季、五官、肌肉骨骼血液、十二经络等内容,不一而足。
人体脏腑互为表里,脏腑表里由经络相连,脏的经脉络于腑,腑的经脉络于脏,彼此经气相通。食物的对某些脏腑产生特定作用,其色味气依托经络传输,便是被中医学观察到的“归经”的过程。
结合上表格,举个例子。比如常常咳喘的病人,大夫常常建议食用百合银耳,食物颜色接近于白色,白色入肺经大肠经,作用于肺,从而补肺润肺化痰止咳。但是也有相当多例外,颜色于性味不一致的情况,这时以食物之“气”辨别为首选,但日常生活中归经判断可以依据五味为主。
二、常见的食物归经及运用
“虚则补之”,是生活中比较容易掌握的食疗方法,俗语常说“缺啥补啥”。食疗补益方法,适用于亚健康人群、手术后人群、较为虚弱的中老年人、瘦弱不爱吃饭的儿童等。
归肺经、大肠经的食物:
肉蛋类:猪肺、猪皮、猪大肠、牛羊奶、鸭鹅肉、鸭蛋、燕窝、松花蛋等;
谷物类:糯米、豆浆、豆腐皮、薏仁米等;
菜蔬类:萝卜、冬瓜、蘑菇、茭白、竹笋、芦笋、山药、银耳、百合、花生等;
瓜果类:梨、橘、柚、甘蔗、猕猴桃、柠檬、松子、香橼等;
水产类:鲢鱼、鲥鱼、鳗鱼、海藻、紫菜等;
调味类:胡椒、蜜蜂、冰糖等。
归肝经、胆经的食物:
肉蛋类:猪肝、羊肝、牛肝、猪肉等;
菜蔬类:西红柿、荠菜、韭菜、芹菜、茼蒿、香椿、黄花菜、槐花等;
瓜果类:桑葚、山楂、樱桃、荔枝、桃、梅、枇杷、金橘等;
水产类:牡蛎、海蜇、蟹、青鱼、鳝鱼、鳗鱼等 ;
调味类:醋、酒等。
归心经、小肠经的食物:
肉蛋类:猪心、猪小肠、兔肉、牛奶、鸡蛋等;
谷物类:陈米、小麦、赤豆等;
菜蔬类:芹菜、辣椒、苦瓜、慈菇、苋菜等;
瓜果类:西瓜、甜瓜、柿子、龙眼等;
水产类:莲、藕、海参等;
调味类:辣椒等。
归脾经、胃经的食物:
肉蛋类:猪牛羊肉、猪肚、鸡鱼鸭鹅肉、鹧鸪等;
谷物类:粳米、糯米、粟米、高粱、薏仁、大麦、荞麦等;绿豆、黄豆、黑豆、豌豆等;玉米、芝麻等;豆腐、豆腐皮、黄豆芽等;
菜蔬类:香菜、茄子、茭瓜、油菜、荠菜、大头菜、芋头、南瓜、包心菜等;
瓜果类:山楂、刺梨、西瓜、香蕉、大枣、甜瓜、栗子、芒果、葡萄、椰子等;
水产类:鱼翅、扇贝、莲藕、芡实、泥鳅、带鱼、黄鱼、鲫鱼、鲤鱼等;
调味类:干姜、生姜、花椒、冰糖、花椒等。
归肾经、膀胱经的食物:
肉蛋类:猪肉、猪肾、猪耳、猪血、牛鞭、鸭肉、羊肉羊骨、狗肉、鹿肉、驴肉等;
谷物类:小麦、小米、甘薯、黑豆、刀豆、黑芝麻等;
菜蔬类:韭菜、黄花菜、山药、枸杞、芥菜、香椿等;
瓜果类:樱桃、石榴、桑葚、李子、葡萄、核桃等;
水产类:墨鱼、鲍鱼、鳝鱼、鳗鱼、海参、海蜇、虾、蚌、龟肉等;
调味类:大蒜、花椒、茴香、盐、酱等。
“实则泻之”的食疗方法,日常生活掌握有一定难度,其理论基础源于五行相生相克之法则。《辅行诀》表明,五脏补泻,以本味补不足,以克我泄有余。例如陶弘景解释《辅行诀》:“心德在耎,故经云:以咸补之,苦泻之;心苦缓,急以酸收之。”(此处“经”为黄帝内经)。这句话的指导思想是:心脏功能过于旺盛,用归于肾经的咸味食物来调和,因咸味属水,水克心火。心脏功能较弱时,用归于肝经的酸味食物增强活力,酸味属木,木生心火。更进一步,还可以从“实则泻其子,虚则补其母”的角度进行补泻之法。
食疗方法博大精深,本文也只能从浅层角度简单介绍常见食物归经概况。若深入研究,需全面考虑食物四性五味、归经要素,因地因时因人制宜,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目的。
文字整理/华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