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修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前提,还要做到这两点

时间:2024-08-07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756

内修乃修真入圣之梯航,史上以凡人之躯修炼成仙者,皆内修功夫登峰造极。但若想得道成仙,内修不是唯一前提,必经一番尘世磨炼,才能返璞归真,还要做到这两点:遵誓守戒与广积功德。

遵誓守戒

遵誓守戒不仅是得道成仙的前提,其实也是入道修行的先决条件。

道门拜师传统历史悠久,自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起,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。《三洞众戒文》曰:“道经不师授,则行之不神”。太上道祖历劫度人,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,其《太清宝诰》云:“随方设教,历劫度人,为皇者师,帝者师,王者师”。

古来道不轻传,学道之士拜师时,为表虔诚向道之心,自当盟誓。誓言一出,天地皆闻,鬼神悉知,如若违背,修之不灵,行之不验,甚至修真路断,福禄远离,追悔莫及,因此道人行持必以遵誓守戒为先。

誓言与戒律既是对言行的约束,‌同时也是修德立身之规范,激励自身精进修行、感悟大道,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。学道之士身在红尘,六根闭塞,妄心不断,遵誓守戒才能收摄心猿意马,灭除三毒六欲,否则稍有不慎即失机缘。对于真正诚心学道之士,遵誓守戒即是对自己的生命与未来负责,久之自可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“随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

图片

自古以来,得道高真皆是持戒典范,本门祖师萨守坚天师尤以戒律精研著称于世。王灵官得玉帝之命,曾暗中监察萨祖一十二年,而丝毫未发现萨祖过错,王灵官深感敬服,因此盟誓拜师,成就一段传奇往事。若因违背戒行堕入酆都,再转世为人就很难了,一失人身,万劫难复,思量起来令人彻心寒,萨祖为警示后学,发人聩醒,作诗云:

道法于身不等闲,

思量戒行彻心寒。

千年铁树开花易,

一入酆都出世难。

广积功德

道教素有“功德成神”之说,想要得道成仙,还要到红尘中济世度人,广积功德。

什么是功德呢?功为善行,德为善心。心行合一,名为功德。发自内心地行善,累积自己的德行,就叫做功德。行善积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对于修道者来说,则不只是以世人之善为标准,而是要追求道的上善境界。合道方为善,行善也需要智慧,也是一种修行。被奉为“道教第一护法神”王灵官,镇守山门,护持后世修行之人,当然是大善;纠察三界,铁面无私,又何尝不是一种慈悲。

至上的善行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处下不争,具有这样善行的人“诸天拥护,魔王保迎,易于成就”。所以要切记,不可有功利心,不可着功德相,为了积功德而积功德,反而没什么功德了,只能算是有一些人间福报,与了脱生死不相干。《道德经》讲:“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”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,得到的回报就越大。心怀慈悲,多行善举,不求功德而功德自来。

图片

得道成仙之祖师皆功德无量,他们不仅斩妖除魔,炼度幽魂,还代天宣化,开坛阐教,德泽后世,普通学道之士该如何积累功德?纵然不可执着于功德,积累功德亦有捷径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以医入道是非常稳定的积累功德方式。萨祖宝诰云“施财合药济群生,积行累功修至道”,我辈弟子在心性与行为上效法祖师,学以致用,将萨祖法脉的医术道术发扬光大,自然就有功德。当你誓愿与祖师走上同一条修行弘道之路,勤修笃行,自身频率将无限接近祖师,不仅道法越来越灵验,修行之路也会更加顺利。

总之,得道成仙并非神话故事,既有理论指导,也有祖师亲证。道门弟子心怀大愿,遵誓守戒,勤修笃行,“内修真功以全形,外修真行以济世”,有朝一日功行圆满,自可与祖师同证无上神仙之果。

文字整理/华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