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呼吸系统的控制台--手太阴肺经2
七、列缺。
取穴位置:
人体前臂桡侧缘,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(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),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。
功效主治:
具有止咳平喘、活经通络。主治伤风外感、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、头痛项强、口眼歪斜、齿痛、遗尿、小便热、尿血、上肢不遂、手腕无力或疼痛。
穴位配伍:
1、配大椎、合谷、外关、鱼际,治外感咳嗽。
2、配足三里,治喘急。
3、配肺俞、膻中、足三里,治咳嗽寒痰、胸膈闭痛。
4、配中脘、合谷、上星、太渊、百会、头维、丝竹空、风池、太阳,治头痛。
5、配太渊、尺泽、足三里,治咯血。
6、配后溪、少泽、前谷,治疟疾。
7、配上星、迎香、曲池、风池,治慢性鼻炎。
保健方法:
用拇指按揉或弹拨列缺穴100到200次,一天一次,能清泻肺热;用艾条温和灸列缺穴五到十分钟,一天一次,可改善桡骨茎突腱鞘炎。
八、经渠。
取穴位置:
位于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1寸处,左右各一,在卧位或坐位的基础上,手心向上,在腕横纹上2.5cm的桡动脉旁的位置,即为经渠穴。
功效主治:
具有调理肺气、清热平喘、疏经止痛的作用,一般可用于缓解腕关节痛,对扁桃体炎、喉炎、哮喘、食管痉挛、肺结核、肺炎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有一定帮助。
穴位配伍:
1、配合谷、经渠、中府、内关、后溪、中渚治肩周炎。
2、配肺俞、尺泽、经渠治咳嗽。
3、配丘墟、鱼际、昆仑、京骨、经渠治腰酸背痛。
保健方法:
1、用艾条温和灸5-20分钟,每天一次,可缓解前臂冷痛。
2、弹拨100到200次,每天坚持能防治肺部疾患,如气喘、咳嗽。
九、太渊。
取穴位置:
位于腕前区,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,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。
功效与作用:
具有止咳化痰、通调血脉,有清凉退热作用。主治咳嗽、气喘、咯血、咽痛、扁桃体炎、肺炎、胸闷、手掌冷痛、麻木等病症。
穴位配伍:
配尺泽、鱼际、肺俞可治疗咳嗽。
保健方法:
1、用拇指按揉太渊穴100到200次,每天坚持,可改善头痛、耳鸣、颈痛。
2、掐按法: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渊,每次1~3分钟,可预防心肺疾病。
3、温和灸太渊穴五到十分钟,一天一次,可缓解咯血、胸闷。
十、鱼际 。
位于手拇指本节(第1掌指关节)后凹陷处,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,赤白肉际处。或取侧掌,微握掌,腕关节稍向下屈,于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即是。
功能主治:
具有清肺泻火,清宣肺气的作用,可治疗风热犯肺,或痰热壅肺,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、胸闷胸痛,肺热灼络之咯血,热郁咽喉之肿痛,热邪壅滞,肺金不呜之失音等。
穴位配伍
1、配大椎、合谷、外关、列缺治咳嗽。
2、配尺泽、太渊、肺俞、膈俞、三阴交治咯血。
4、配风池、腋门、中渚、通里治头痛。
5、配太溪、照海治咽喉肿痛。
6、配合谷、间使、神门、然谷、肺俞、肾俞治失音。
7、配太渊治厥心痛。
8、配尺泽、肩髃、小海、间使、大陵、后溪治肘臂挛痛。
保健方法:
1、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三分钟,每天坚持,可缓解咳嗽、咽痛。
2、用艾条温和灸五到十分钟,一天一次,可治疗牙痛。
十一、少商。
取穴位置:
在手拇指末节桡侧,距指甲角0.1寸。
功能主治:
能清肺利咽,开窍醒神。主治咽喉肿痛、咳嗽、气喘、鼻衄、发热、中暑呕吐、中风昏迷、癫狂、小儿惊风、手指麻木。
穴位配伍:
1、配合谷治咽喉肿痛。
2、配中冲治昏迷,发热。
3、配商阳治咽喉肿痛。
4、配人中治中风昏迷,休克。
保健方法:
1、掐揉少商穴三分钟,可治疗中暑,脑卒中,昏迷。
2、用艾柱灸少商穴两到三壮,一天一次,可改善神智恍惚,言语错乱。
文字整理/华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