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就像把自己重新富养一遍
说到修行,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,认为不过传统文化中已经要消失殆尽的残余;也有些人觉得神秘好奇,认为会像传说中那样拥有各种特异功能;还有些人充满想象,认为修行就像玄幻剧中的样子不食人间烟火。
事实上真正修行的人,不过就是身边的普通人。即使是在道观中修行的师兄,当他换上常服走在路上,也很难从人群中分辨出来。因为修行并非挂在脸上,说在嘴上,更多的是向内探求的过程。
一、人为什么会选择修行?
看到这个问题,哲学家们可能也会笑而不语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,却忽略了内心真实的需求。酒色财气、功名利禄,虽然可以让人上头,但是却同样容易让人迷失方向。
修行的文学解释,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,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、胸怀更广、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。简单的说,修行可以提升自己思维、心态、行为等各方面的能力,正视自己,从而与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。
在小编看来,每个人走上修行的道路,都有他自己的机缘。有人缘于对道教的信仰,有人缘于对法术的好奇,有人缘于对修行的想象,有人缘于被病痛的折磨,有人缘于亲人的苦恼……
二、修行到底是在做什么?
说到修行,很多人的脑海中,先想到的是修行是道士做的事情。然而,严格来说,修行并不分地点,场合,更不论着装打扮,更多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。
道教中的修行,并无特别神秘,更多的是脚踏实地。修行是每天练功,对站桩、采气、炼丹、法术等的练习;修行是学习经典,理解道教的智慧和精神内涵;修行是积功累行,不论身在何处都有一颗向善之心;修行是处理关系,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;修行是向内探求,更好的了解自己。
三、修行就像把自己重新富养一遍
小编是因好奇而踏入修行的大门,刚开始只是想一窥传统文化的神秘。然而入门之后,发现修行特别朴实无华。
一开始修行,会比平时体会到更多的困难。因为要修行会让生活变得规律,需要更合理的规划好时间,安排固定的时间来练功。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,承担好自己的社会与家庭责任,是长期修行的前提。改变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认知习惯,不断地接受新的思想,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。面对这么多的困难,很多人在修行的路上就半途而废了。
但是修行给人的正向回馈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。首先,是身体素质不断提升。作为以追求长生为思想的内核道教,在修行中提升身体素质是入门的必修课。其次,是心态更加从容平和。在面对各种坎坷的时候,都有“祖师守护”给赋能,心态稳定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思路,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拒绝内耗的能力就像拿到了“外挂”。最后,是社会关系稳定和谐。修行中倡导的尊重、谦逊、助人、真诚等品质,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良性互动。
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修行人道心坚定、乐此不疲的原因。虽然修行需要克服很多困难,但也收获颇丰,有健康、智慧、好心态、好习惯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当一个人有自信从容稳定的内核,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。在修行中不断成长,不断完善自己,弥补自己的缺憾,把自己重新富养一遍!
文字整理/华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