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三魂都有哪些生理和病理意义?
农历七月是个和“魂”有关的节日,也是民间传说地府开门放鬼的时期,大半个月都是祭祀亡灵的时间。而魂魄在中医里,则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概念。“三魂七魄”属于道教的理论,人们经常说这个孩子丢了“魂”,某个演员的眼睛勾魂摄魄,某个人又被狐狸精勾走了“魂”……这当然是开玩笑,但魂是有它的生理、病理意义的。
为什么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”
魂魄最早出现于《黄帝内经》,严格来说,“魂”和“魄”是中医的专用词,用来描述人的精神和身体的不同方面。根据中医理论,“三魂”是先天带来的,而“七魄”是后天产生的。具体来说,“魂”主宰人的精神、意识和思维能力,而“魄”则主宰人的身体和内脏器官的活动。
在道教的理论中,“三魂”是神的三个组成部分:丢一个魂没关系;丢两个魂,人还活着;丢三个魂,人就成了行尸走肉。
中医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什么?曾经,现代医学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心跳和呼吸。后来,人们发现虽然能够把很多没有心跳、呼吸的人幸运地被抢救过来了,但意识抢救不回来,于是把判断生死的标准改成了脑死亡。可那些被判为脑死亡、植物人的人在因缘际会下又苏醒康复过来,又该怎么算,所以到底怎么判断人的生死呢?
中医认为当一个人失神(三魂俱失)以后,尽管他的肉身还能走,还能动,还能吃……然而他已经“死”了,虽然肉身还在,但精神世界已经空了,具有个人特性的“他”已经不在了,只剩下七魄维持着正常的生理运转。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诗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”,就是形容一个人“身存神失”如同行尸走肉的状态。
第一魂为“胎光”,是生命之光
“三魂”中最重要的一个魂叫胎光,也叫真魂、天魂,是三魂中最重要的一魂。如果胎光没有了,人就死了,它主要的功能是扶生心中的真我本性,并让人产生尊道贵德的精神、修真归道的觉悟,它决定着德性品质的高低,同时也主宰着人的命和运的穷通。人越是清心寡欲、淡泊无私,胎光就越能发挥作用,让人健康长寿,平安顺遂。对于一些修行人来讲,则能更好地助其修真成道。
胎光也被称为生命之光,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根本。中医判断一个人可治不可治,主要看这个人有神无神,这个神就是指胎光,胎光晦暗,人就会抑郁,了无生趣,胎光泯灭,生命必将终结,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能断人生死的原因。
第二魂为“爽灵”,决定人的智力、慧力、反应的快慢
爽灵,又称思魂,它主要负责人的灵感直觉等慧思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、智慧。每个人都有爽灵,灵的反应是很快的。为什么叫“爽”?就是因为反应很快,它决定人的智力、 慧力、反应的快慢。
每个人的先天禀赋都不一样,在技能点的范围内,轻而易举就掌握了普通人需要努力才能干好的技能,这里的禀赋就来自爽灵。一些先天智力落后的孩子,实际上是爽灵发育不良,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也是因为丢失了爽灵。所以,孔子说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。”这句话是说,生来就知道的人,最聪明。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,次一等。天赋这东西,真是没法比的。
爽灵一方面能够生发仁慈柔容、尊道贵德的品质,克制杀盗邪淫的信念。但如果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能量缺失,私心欲望、妄想执着太强,就会激发它阴性的一面,让人变得机谋诈变,很多人觉得这是好事,乐此不疲,但不知过分动用心机会消耗大量的元气。所以《灵枢·本神》中讲:“心怵惕思虑则伤神。”
第三魂为“幽精”,决定人的性取向、性能力
幽精也称意魂,主要负责人的生理本能和意识本能,掌管着人的性欲和情感,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什么会爱什么人,被什么人勾魂。因此,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,控制和调节“幽精”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步骤。
很多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,看谁都不顺眼,或再也没有爱的欲望,就是丢了幽精,其实就是伤神了。古人形容一个人“黯然销魂”“黯然神伤”“魂飞魄散”,都是指丢了幽精。当人的精神不能保持灵明、清净,易被外物扰动,内在德行又缺失时,幽精就会和七魄中的雀阴结为同盟,让人的性情变得好色嗜欲,精神秽乱昏暗,放纵于欲海,必然会损害身心健康,甚至身败名裂,锒铛入狱。
三魂代表着人的精气神,主导人的精神意识,包含意识、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认知、情感、需求等多个内容,重新认识“三魂”,可以指导我们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治疗与保健方案。对胎光要治以调情绪、节欲望,以情志相胜、疏导等治疗,以达到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”。对爽灵要加强对事物、事件的认识、理解。对幽精要以静坐、气功、心斋、冥想等,以达“清虚养神”之效。
文字整理/华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