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衲衣为何也能“伏魔”

时间:2024-11-04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885

道家有不少法器,例如阴阳扇、芭蕉扇、五明降魔扇、七星伏魔剑、百衲伏魔衣等。其中五明降魔扇和百衲伏魔衣是萨守坚真人所用的法器。《萨祖宝诰》中有云:“手执五明降魔扇,身披百衲伏魔衣。”

萨守坚,蜀西河人,生活在两宋之交。自称汾阳萨客,号全阳子,是道教的“四大天师”之一。道成端坐而化,证位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,被明成祖(1402年—1424年在位)封为“崇恩真君”。

相传萨祖生于北宋徽宗时期,年少时就习性清淡,希志神仙。也曾学医,悬壶济世。因误药伤人,遂弃医从道。得三位仙师传法,利物济人,积功累行,最终功德圆满,得道成仙。

萨祖身上有两件法宝,百衲伏魔衣和五明降魔扇。其中五明降魔扇,为三位仙师传法时所赠。“与之棕扇一柄,曰:有病者则煽之,即愈。”也就是传说中的扇疾术。萨祖修行路之上,用五明降魔扇,使人得命复生。

而另一件法宝,百衲伏魔衣,在文献中的记载则比较少。衲,通“纳”,有补缀、缝补的意思。衲衣,是道袍的一种。道士的道袍可以分为大褂、得罗、戒衣、法衣、花衣、衲衣六种,不同场合地点,穿不同的衣服。衲衣一般长及小腿,多层粗布缝制,显得笨拙厚重。多为云游道士穿着,不图名利,朴素无华。云游道士野外行走或打坐时,可御风寒。

图片

百衲衣,意思是这件衲衣由多片布头拼接而成。通常是由百姓布施或遗弃的碎布料,洗涤干净后,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。而道教中的“百衲伏魔衣”,通常在炼制过程中还会使用道教秘术,每块布料暗合九九归一之数,胸前是三十六天罡,后背则是七十二地煞。

修行人四处云游打坐修炼之时,皆穿此衣,有“摄伏身性”,绝杂念潜心修道而成仙的功能。因此法力无边,诸邪难侵!其材料取之于百姓,修之以道德,或护国佑民,或降妖除魔,或开启民智,或祈福禳灾。有诗赞颂曰:“无暑无寒不计秋,千针万线几人修。袖里灵丹携一点,管教跨鹤上瀛洲。”“衲袄秋来,著身渐觉时相称。霜天净,畅怀游兴,不怕西风劲。百片千条,上下穿联定。宽还正,外疏狂性,内放明珠莹。”

很多有关萨祖的文学作品中,都有百纳伏魔衣的身影。真人身着衲衣、手持法扇,斩妖除魔、持戒救苦、收服王善、救渡亡魂、得道成仙的故事,深入人心。

萨真人以凡人之身,一路修行到道参太极、位列先天的神仙,其修行事迹堪称传奇。萨祖作为后世的修行之人,不仅仰慕萨祖的道法高强,法宝威力巨大,更被萨祖积行累功、济世度人的修行经历所激励。作为萨祖一脉的弟子,更要不忘初心,以萨祖为楷模,指引自己的修行之路。

文字整理/华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