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之人真的能号令雷霆吗?

时间:2024-11-10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801

雷电是自然界的天气现象,其轰隆巨响与耀眼亮光,昭示着大自然的神秘和威力。随之带来的狂风暴雨,更让原始先民们对其愈加敬畏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中记载:“烨烨震电,不宁不令。”《易传·颐》有云:“山下有雷,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大自然的这种震撼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印刻上了最强烈、最普遍的敬畏心理。先人们认为这是天神在发怒,进而就有了对雷电的崇拜。直到现在,人们在发誓时,往往还会加上一句“天打五雷轰”,可见对雷电的崇拜信仰,早已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了。

图片

一、雷霆在道教中的重要作用

雷霆作为一种威力的强大的自然现象的,自然也受到的道教的关注与重视。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,演化出了很多掌管雷电的神仙信仰。雷部诸神的形象逐渐丰富和完善,其人格化的特点也明晰起来。

在道教理论中,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,人体是一个小宇宙,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感应关系。道家经典《道德经》中认为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天地和人,都遵循“道”的规律。天道与人道、自然与人为,可互感互应。

能够与自然产生联系,号令雷霆的雷法,则是道教法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。根据“天人感应”道家思想,道教认为人的精神可以感通天地,从而影响自然现象。其理论基础,源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、阴阳学说以及天人感应。雷法认为雷霆是天地之间的枢机,具有总摄三界九地的权力。雷法的修持与运用,正是基于这些哲学基础,通过特定的法术和仪式来调动天地间的元气,从而号令雷霆。

二、《雷说》中关于雷霆的描述

道教雷法的发展,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。此时的雷法经过一系列衍化,形成了一个集符箓与内炼为一体的法术。它将道教的诸多法术互相融合,既讲存思、存神、内丹修炼,又讲祈禳斋醮、符箓咒法等。道教中的诸多派系,都有雷法修行的传承。在北宋时期,在宋徽宗的支持下,雷法信仰迅速传播至全国,推动了雷神体系的扩张与地位提升。雷法信仰的普及,使得雷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

在雷法影响力逐渐扩大之时,雷法在传播过程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也逐渐显现。面对众多真假难辨的雷法,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真人作《雷说》,以正本清源,方便后人修行。“盖心有邪正之不同,而法有真伪之或异。……今人多假此以求售,侵坏正法,眩惑世人,奸巧其心,邪秽其行,即此可知其不足行法矣。又其甚者,大可伤叹。夫雷之声何所别耶?今之学者,分姓立名,各开户牖。有所谓之某雷有法,为之某法,纷纷不根,皆饰欺之论也。学者无求之他,但求之吾身可也。”

《雷说》中不仅介绍了雷法的原理和修习方法,还详细阐述了对雷霆的认识。“阴阳凝聚,阳在内而不得出,则奋击而为雷霆。声亦阳也,光亦阳也。光发而声随,此阳光奋击欲出之势。……由阴炁凝聚之有疏缓迅密也。雷自是雷,霆自是霆。雷则有声,霆则有光,二者皆阳也。故聚则成形,散则成炁。”形象的说明了雷与霆的形成原理,自身性质,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。

图片

三、修行之人为何能号令雷霆

修行之人之所以能号令雷霆,是因为做到了与雷神的天人感应。萨真人有言:“学者无求之他,但求之吾身可也。夫五行根于二炁,二炁分而为五行。人能聚五行之炁,运五行之炁为五雷,则雷法乃先天之道,雷神乃在我之神。以炁合炁,以神合神,岂不如响斯答耶。”“吹而为风,运而为雷,嘘而为云,呵而为雨,千变万化,千态万状,种种皆心内物。”

人作为万物之灵,虽然“皆禀天地之余气”,但也受到血肉之躯的桎梏。“行先天大道之法,遣自己元神之将,谓之法也。”只要不忘修行的初心,利物济人、积功累行,自然可感召则天地之气。只要有正法传承,“得其宗,奏得明,身为阴官,何患不能役使鬼神?”

文字整理/华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