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神仙体系——伏羲大帝
伏羲大帝,即伏羲,又名宓羲、庖牺、包牺、伏戏、牺皇、皇羲、伏牺等,后世称为太昊伏羲氏,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,医药鼻祖之一,也是道教重要的神仙。古书记载其为创世之神,为人类文明贡献颇多,在“三皇五帝”的世系之中,伏羲位居“三皇之首”、“百王之先”,地位极为崇高。
相关记载
《枕中书》记载:“天皇受号十三头,后生地皇,地皇十一头,地皇生人皇九头,各治三万六千岁。”
《太上洞神三皇仪》记载:“天皇主气,地皇主神,人皇主生,万灵卫身,使我飞仙,得见皇君,上升仙都,九者之门。”,“天皇上帝主生命,地皇上帝拔死籍,人皇上帝除罪厄。”
《太平经》丁部第15(卷66)记载:“天有三皇若三光,地有三皇若高下平,人有三皇若君臣民也;天有五帝若五星,地有五帝若五岳,人有五帝若五行五藏也。”,“天之三皇,其优者日,中者月,下者星;地之三皇,优者五岳,中者平土,下者田野;人之三皇,优者君,中者臣,下者民。”
《周易·系辞下》记载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
《庄子·人间世》记载:“是万物所化也,禹、舜应物之所纽也,伏羲、几遽之所行终,而况散焉者乎。”
《庄子·大宗师》记载:“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……狶韦氏得之,以挈天地;伏戏氏得之,以袭地母;维斗得之,终古不忒;日月得之,终古不息;堪坏得之,以袭昆仑;冯夷得之,以游大川;肩吾得之,以处大山;黄帝得之,以登云天;颛顼得之,以处玄宫。”
《太史公自序》记载:“余闻之先人曰:‘伏羲至纯厚,作《易》八卦’。”
《汉书·律历志》引刘歆《世经》言:“庖牺继天而王,为百王先。首德始于木,故帝为太昊”。
《白虎通义》记载:“三皇者何谓也,伏羲、女娲、神农是也。”
《春秋运斗枢》记载:“伏羲、女娲、神农是三皇也。皇者、天,天不言,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三皇垂拱无为,设言而民不违,道德玄泊,有似皇天,故称曰皇。皇者、中也,光也,弘也。含弘履中,开阴阳,布刚上,含皇极,其施光明,指天画地,神化潜通,煌煌盛美,不可胜量。”
《尚书大传》记载:“遂人为遂皇,伏羲为戏皇,神农为农皇也。遂人以火纪,火、太阳也,阳尊,故托遂皇于天。伏羲以人事纪,故托戏皇于人。盖天非人不因,人非天不成也。神农,悉地力,种㯏䟽,故托农皇于地。天地人道备,而三五之运兴矣。”
主要成就
一、创立八卦,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。
二、教人制作网用于渔猎,教人驯养野兽等,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。
三、变革婚姻习俗,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,使血缘婚改成族外婚,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。
四、始造文字,用于记事,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。
五、发明陶埙、琴瑟等乐器,创作乐曲歌谣,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。
六、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,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,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。
伏羲大帝宝诰
至心皈命礼
昊天洞位 太古王夫
圆融道果 造化玄枢
成伦执礼 击易为巫
法继千秋清净色 新传万世润沾雏
五行四象两仪证 八卦九宫太极图
阴阳凶吉 日月星惧
毋人毋炁 必地必吾
开山启教 立圣宣儒
消苦海殃灾劫数 运凡尘锡福祥术
博达神通明惠泽 为今众庶布霞符
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
开天至圣 太古皇帝
无量圣王 伏羲帝君 圆羲治世天尊
文字整理/华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