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微物质的运送——心血管系统及血液循环

时间:2025-01-06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606

你听过心跳的声音吗?心脏无时无刻的跳动是血液循环的力量来源,也是生命的象征。现代医学将心和血管组成的器官系统称为心血管系统,内有血液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。这套系统是如何运作的?下面我们一起聊聊。

心,在两肺之间,大部分位于胸腔中线偏左的位置。心是一个中空的器官,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,心肌组织不同于其它肌组织,具有节律性搏动的特性。心的大小约与自身的拳头相似,其外形似立体圆锥,可分为朝向左下方的“心尖”,朝向右后方的“心底”,朝向前上方的“胸肋面”,朝向后下方的“膈面”等。

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,每半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,所以心脏共有左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房和右心室4个心腔。其中,左右互不相通,同侧心房和心室相通,但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向。左心房、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,右心房、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,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。另外,心脏表面覆盖有心包。

图片

血管

血管是一种管状结构,遍布身体各处,分为动脉、毛细血管和静脉。

动脉是输送血液离心的管道,由心室发出,其后不断分支,越分越细,可分为大、中、小不同等级的动脉。直连心脏的动脉有: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,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(分支为左、右肺动脉)。其中,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,起于左心室,形如拐杖,可分为升主动脉、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三部分。升主动脉发出左、右冠状动脉,为心脏本身供给营养;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、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大分支(心脏结构示意图顶端弓形血管的三个突起即是本段结构);降主动脉沿脊柱下行穿越膈肌至腹腔,后下行至骨盆区分为左、右髂总动脉。以膈为界,降主动脉又可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,每段都有不同的分支动脉。动脉主要输送动脉血(肺动脉除外)至身体各处。

毛细血管是管壁最薄,管径最小,连于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。毛细血管几乎遍布身体每一个角落(毛发、指甲、角膜、晶状体、牙釉质和软骨等处无血管)。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、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。

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管道,也可分为小、中、大静脉,静脉由毛细血管开始从小到大,由分支到主干,逐渐汇合,最后注入心房。直连心脏的静脉有:汇入左心房的肺静脉(左右共有4条),汇入右心房的上、下腔静脉及冠状窦。上腔静脉及其支脉汇集头颈部、上肢、胸部(心和肺除外)的静脉血;下腔静脉及其支脉汇集腹部、盆部和下肢的静脉血;冠状窦汇集心脏自身的静脉血。

图片

血液循环

血液循环是指血液由心室射出,经动脉、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,心房内的血液流向心室,心室内血液再次射出,周而复始循环流动。按循环途径的不同,血液循环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部分。

小循环又称肺循环,循环行程短,只在心肺之间,其大体途径为:右心室→肺动脉干→左、右肺动脉→肺泡毛细血管→左、右肺静脉→左心房。小循环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,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,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,血液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。

大循环又称体循环,循环行程长,其大体途径为:左心室→主动脉→各级分支动脉→毛细血管→各级静脉→上、下腔静脉→右心房。体循环涉及全身组织,其作用是完成血液与组织、细胞间的物质交换,包括将营养物质、氧气及激素等给予各组织;将部分代谢废物运至肾脏过滤;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回心脏等等。

写到此处笔者想起《黄帝内经》里的一段话,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”在心血管系统里,与消化吸收相关的胃、小肠、大肠等器官处的静脉首先汇入肝门静脉,肝门静脉连接肝脏,此处静脉血进入肝脏后产生系列反应,后进入肝静脉,最终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心脏。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?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。

总而言之,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完成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,维护心血管健康也是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。

文字整理/华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