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,当有的人还在为做不做父母而选择时,有的人已经在为人父母的路上一路狂奔:择日而剖、追求胖宝、走路要早、说话要早、连出牙都要比较......剖还是顺,很多妈妈觉得“我自己生娃,我自己说了算”。而古话说了: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,就用最接地气的语言阐述了“道系”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的自然分娩规律,现代科学对分娩也做出了客观的研究结论: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依靠脐带供给营养和氧气,呱呱坠地后最紧要之一是需要自己呼吸,那么肺就得出生即工作,所以自然分娩的机制是:只有当胎儿肺泡发育完好后,胎宝宝体内就会分泌一种激素,刺激母亲分泌缩宫素,启动分娩......这是天道设计好的过程,当我们“择日而剖”追求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时,有的“好”却因此离开了。而有些人很会执着一隅:那都别去剖宫产了,都等着瓜熟蒂落,那些需要剖宫产的产妇,让她们面临危险好了。剖宫产是现代医学的伟大手段之一,为此大大降低了生育中母婴的死亡率,所以“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”,能顺其自然瓜熟蒂落的顺其自然,真正需要剖宫产的妈妈也是因客观原因的“顺道”。剖还是顺,纠结时日还是顺其自然,“道”已经给出了答案。吃什么?怎么吃?哺乳动物亿万年的进化彰显了道法自然。无论宝宝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到了这个世界,接下来便是民以食为天的——吃了。“前三天没奶”、“吃奶粉长得更胖、睡得更好”......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“众所周知”、“耳熟能详”的“经验”之谈到目前为止,还影响着大家的选择。事实上,孕16周到23周左右,为宝宝而来的乳汁已经开始悄然分泌,就等宝宝出生、胎盘娩出那一刻开启这个哺乳动物的智能钥匙。初乳少,而不是没有,恰与新生儿小小的胃容量匹配;能量高,为需要温暖的小婴儿提供充足的能量;拥有丰富的活性免疫物质,为初来乍到这个充满细菌世界的“小新手”提供免疫保护;小分子结构,给小脾小胃提供最好吸收的食物,在保护中生长;因为易消化吸收会让小宝宝频繁醒来吃奶,让熟睡中低频率的呼吸和心跳及时回归正常,同时,更多的浅睡眠刺激着大脑细胞神经突触们的高速链接......一动一静之间,彰显了生物成长的自然法则。最近,国家出手给肥胖人群提供帮助发人深省:身体是有记忆的,细胞也是有记忆的,肥胖的原因之一,与婴儿时期的喂养方式息息相关。孩子慢慢长大,会经历“口的敏感期”——用嘴探索世界:拿到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一塞,软的?硬的?甜的?苦的?冰的?暖的?除了保护TA这种本能之外,还要从孩子的视线高度,把危险物品收起来。还会经历“空间敏感期”摔东西——这个东西如何在我手上到了地上?经历“完美敏感期”——每次电梯一定是TA按、给TA的那个饼一定要是完整的,不要因为方便吃而掰开......多么的不可理喻而又多么的自然而然——就像养一株花,得了解它喜阴还是阳?喜湿还是喜干?我明明希望它在夏天开放,它为何却在冬天才迟迟展开?像道一样,就在我们身边,自然如晨曦雨露。又神秘如血月冬霰。从生活中悟道,从日常育儿中悟道,了解其自然规律,理解其常规中的不常规,渐渐远离焦虑,才能渐渐与大道相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