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名方之玉女煎

时间:2025-05-11作者:天师府来源:原创 点击:48

玉女煎,在中药方剂中属于清热剂,被收录于首批《古代经典名方目录》。方由生石膏、熟地、知母、牛膝、麦冬组成。

玉女煎的出处

本方出自明代张景岳的《景岳全书》,原文记载为“治水亏火盛,六脉浮洪滑大,少阴不足,阳明有余,烦热干渴,头痛牙疼,失血等证。若大便溏泄者,乃非所宜”。

处方药物用量为“生石膏三、五钱,熟地三、五钱或一两,麦冬二钱,知母、牛膝各一钱半”,制法与服法为“水一钟半,煎七分,温服或冷服”。

玉女煎虽创立于明代,但其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是在清代。清代医家组方用药更为成熟,并且较多医家进行了创新,如《医学妙谛》中用本方治疗“胆火上升心营热兼衄”;《也是山人医案》中,在玉女煎原方基础上加卷心竹叶用于治疗“热邪内陷血室”;《温病条辨》中,将原方中的熟地换为生地,去牛膝再加入玄参,用于治疗太阴温病气分邪热未解,又深入营(血)分而形成的气营(血)两燔证,被后人称为加减玉女煎。

尽管如此,《景岳全书》中的玉女煎仍是流传最为广泛,认可度最高的方剂。

图片

玉女煎的方义功效

本方具有清胃热、滋肾阴的功效。主治胃热阴虚证,症见头痛、牙痛、齿松牙衄、烦热干渴、舌红苔黄而干,同时也可治疗消渴症。

胃热阴虚证多由阳明气火有余,胃热耗伤阴精所致,因此治疗当以清胃热、滋肾阴为主。方中石膏辛甘大寒,可清胃泻火,故为君药;熟地味甘性温,可滋补肾水不足,故为臣药;知母苦寒,且滋清兼备,既可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,又能助熟地滋养肾阴;麦冬甘寒,可助熟地滋肾阴而润胃燥,此二者共为佐药;牛膝可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,补益肝肾,为使药。

君臣相伍,清火而不伤阴,滋阴却不助热;麦冬润肺生津,熟地滋补肾水,金水相生以助滋阴之效;牛膝引上炎之火下行,兼补肝肾,体现了“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;治下焦如权,非重不沉”的用药思想。其组方虚实兼治、攻补兼顾,使胃热得清,肾水得补。

全方清热与滋阴并进,既清阳明气分实热,又补少阴真阴不足,以“清胃火、滋肾阴”的独特配伍,开创了治疗“上热下虚”证的新思路,是治疗胃热阴虚证的代表方剂。

玉女煎的应用

《景岳全书》记载玉女煎主治少阴不足、阳明有余引起的烦热、牙痛、头痛、血证、干渴等症状。

经后世医家的使用拓展,还可治疗消渴、口疳、热入血室、心营热盛、妇女胞宫火动气逆、动血出血等证。

加减化裁使用:若火盛,原方加山栀子、地骨皮,以清热泻火;若血分热盛,齿衄出血量多,原方去熟地,加生地、玄参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。

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,玉女煎可治疗的疾病种类涉及多个系统,包括五官、皮肤、内分泌、妇科、免疫、泌尿、呼吸、消化等。

其主要被用于治疗五官疾病,如牙周炎、口腔溃疡、牙痛、鼻衄、复发性口疮、牙龈炎等;其次为内分泌系统、皮肤系统和免疫系统,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脂溢性皮炎、痤疮、过敏性紫癜、白塞氏病等;以及经期发热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糖尿病肾病、退行性骨关节病、病毒性心肌炎、干咳等病症。

文字整理/华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