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美好CP,也是最佳搭档
嘿,嗑CP吗?CP是单词couple或coupling的缩写,意思为配对、组合、搭档。但今天聊的不是爱情故事或明星八卦,而是中药里的那些绝配。
在中药界的CP,被称为药对,一般以两味药作为组合成对出现在方剂中,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,也常见将两种不同性味、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,在相反相成中取得复合的疗效。
清热解毒CP 金银花 连翘
银花味甘,性寒,气芳香,既能宣散风热,又善清热解毒,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。连翘味苦,性微寒,可清热解毒、消散结聚,且长于清心火、散上焦风热。二者配伍,金银花轻扬升浮,透热达表,连翘苦寒降泄,清里热而解毒散结,相辅相成。无论是外感风热初起引发的发热头痛、咽喉肿痛,还是热毒蕴结导致的疮疡肿毒、丹毒痈肿,它们都能协同发挥强大的疗效。
出处:源自清代吴瑭所著《温病条辨》中的银翘散,是治疗温病初起的经典方剂,体现了“在卫汗之可也”的温病治疗理念,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的风热外感与热毒病症。
气血双补CP 黄芪 当归
黄芪味甘,性微温,善补脾肺之气,为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之要药。当归味甘、辛,性温,既能补血活血,又可调经止痛。二者相遇,黄芪大补脾肺之气,以资生血之源,当归补血养血,与黄芪相配,使气旺血生。可调理久病体虚、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、神疲乏力,还是妇人经期、产后血虚等症。
出处:源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《内外伤辨惑论》中的当归补血汤,方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,以补气为主,补血为辅,体现了“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”的精妙配伍思想,成为后世气血双补的经典范例。
消食健胃CP 陈皮 山楂
陈皮辛、苦,性温,散发着醇厚香气,长于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能行脾胃之气滞。山楂酸、甘,性微温,善消食化积,尤能消肉食油腻之积。二者搭配,陈皮行气助山楂消积,山楂消积助陈皮行滞。无论是过食油腻、肉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、嗳气吞酸,还是脾胃虚弱、运化无力导致的食少纳呆,它们都能轻松应对。
出处:陈皮入药历史悠久,最早记载于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,山楂作为药用也有 1500 多年,最早载于南朝陶弘景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。虽无特定经典方专述此二药配伍,但在诸多消食方剂中,如元代朱丹溪《丹溪心法》中的保和丸等,陈皮与山楂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。
祛湿利水CP 薏仁 赤小豆
薏仁甘、淡,性凉,质地轻盈,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、除痹排脓,可通利水道。赤小豆甘、酸,性平,善于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,能疏通经络。二者联手,薏仁健脾以助祛湿,赤小豆利水以增祛湿之效,对脾虚湿盛导致的水肿、泄泻,风湿痹痛、湿热淋证等,都能发挥很好的疗效。
出处:《本草纲目》记“赤豆与薏共,清而和中,利水通肠。”二者搭配应用由来已久,常被用于制作祛湿粥饮,虽无专属经典名方,但在民间食疗及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,帮助人们驱散体内湿气,恢复清爽健康。
润肺化痰CP 雪梨 川贝母
雪梨味甘、微酸,性凉,汁水丰沛,能润肺生津、清热化痰,为滋润肺燥之佳品。川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,善于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、散结消痈。当雪梨遇上川贝母,雪梨以其滋润之性助川贝母润肺,川贝母以其化痰之力辅雪梨止咳。无论是肺燥咳嗽、干咳少痰,还是阴虚劳嗽、咯痰带血等,它们都能发挥显著功效。
虽无古代医籍明确记载二者固定配伍成方,但以雪梨、川贝母为主材的润肺食疗方在民间及现代中医养生中极为常见,是润肺化痰的黄金组合。
滋阴润燥CP 玉竹 沙参
玉竹甘,微寒,质地柔润,能养阴润燥、生津止渴,善补肺胃之阴。沙参甘,微寒,可养阴清肺、益胃生津,对肺胃阴虚有良效。二者相伍,玉竹得沙参,滋阴之力更强,无论是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少痰、咽干口燥,还是胃阴亏虚引起的胃脘隐痛、饥不欲食等,它们都能大展拳脚。
在中医临床中,二者常被用于治疗阴虚燥热之证,虽无专属经典名方,但在诸多滋阴润燥方剂中,如玉竹麦门冬汤等(以玉竹、沙参等多味滋阴药材组方),它们都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阴虚患者带来清凉滋润。
药对配伍理论是祖国医学文明的瑰宝,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、反复经验积累的智慧结晶。这些经典的药对组合,恰似在医疗战场上的精锐战队,发挥出强大的治疗功效。而拆分来看,每一味药材又如同能独当一面的英勇单兵,。并且,它们还能与其他药材紧密协作,共同发挥作用。在与病魔的斗争中,医生就如同战场总指挥,只有对这些药对以及相关药材有深入且全面的了解,精准把握它们的特性与搭配之道,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,让这些药材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能,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。
文字整理/华苏